- 企业税费竟是利润4倍 实业家呼吁降低增值
- 日本官员:中国土地是卖方垄断 很难泡沫破
- 宗庆后:中国税负确实太高 财政部门没算好
- 人民日报:曹德旺“跑路”背后的真问题
- 外媒:中国楼市“泡沫”或是误诊 土地供应
- 房价不受控制?加拿大人只用了一招,房价真
- 中国实体经济究竟是被谁打垮的?
- 不是父母不管,大城市从来没给留守儿童留过
- 学者:中国不缺地 地价怎么就十几年涨十几
- 吴敬琏:改革要打破党国大公司
- 吴晓波:房价背后的操盘手
- 温州国土局:住宅用地不可能免费续期 会国
- 国内首例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续期:交房价3
- 中国楼市的一个最大秘密:大涨机会已到来?
- 二孩政策下的计生红旗县:要他们生都不愿意
- 越南人为何没有那么痛恨”贪腐高官
- 地方财政乱象:税不够费来凑 减税有用吗?
- 朱镕基当年问索罗斯股市应怎样监管 他这样
媒体:个人换汇新规是一场关于信心的博弈
信心比黄金更重要。对于金融市场,尤其是对当下的人民币汇率来说,这句话简直就是金科玉律。
在某种程度上,对当下人民币汇率走势而言,确实需要一场信心的博弈。如果信心不稳,则汇率难安;如果信心稳定,则汇率稳定。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17新年即将到来前夕所发布的人民币换汇新规,可以看作重塑信心甚至争夺信心之举。
按照新规,个人在换外汇时需要填写一张内容详细的购汇申请表。新版的购汇申请表除了基本信息外,还增加了预计用汇时间栏目和每种用途的详细相关信息。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个人,外汇管理机关依法将其列入“关注名单”,当事人当年及以后两年不享有个人便利化额度。
这一新规,让之前甚嚣尘上的传言被证伪。此前一度有传言称,中国将收紧个人换汇5万美元的限制,变为每人每年2万美元。实际上,新规不涉及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调整,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没有发生变化。
没有调整个人换汇额度,是中国的外汇管理机构旗帜鲜明地表明某种自信: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仍是稳定的强势货币,人民币汇率有条件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;而细化个人购付汇申报内容,明晰相应个人法律责任,则是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:国际收支个人购汇中存在一些漏洞,致使部分违规、欺诈、洗钱等行为时有发生,通过强化外汇市场监管,严厉打击外汇违规违法行为,有利于找回更多的信心。
很多人相信,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基础。如果说人民币汇率此前的持续下行,是恐慌压倒了基本面,是预期的自我实现和加强,那么在当下重建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就显得高于一切。
有经济学家认为,面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低,最关键的问题是保外汇储备,而不是保汇率,因此应该让其自动浮动。但是,这里不是保不保汇率的问题,而是汇率受到一些非市场和非理性因素的干扰。我们不能对这些非市场也非理性的因素视而不见,任其侵蚀市场的信心。
何况,这种信心的失落,会带来投资者预期的变化,会导致更多换汇的非理性行为,也自然会导致外汇储备的下降。外汇储备下降,作为一种信号,又会反馈给投资者,强化本币贬值预期,导致更多资本外流,由此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。因此,有的放矢地加强外汇市场监管,堵住非理性的漏洞,只是回归市场的本来面目。
在这个意义上,个人换汇新规,更是一场关于信心的博弈,而不意味着中国的外汇政策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化。有人因此认为,中国要加强资本管制,放弃人民币国际化目标,就显得有些大惊小怪。
的确,按照著名的“三元悖论”即“不可能三角”,自由的跨境资本流动、稳定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,这三个目标只能三选二,不可能“三全其美”。要人民币国际化,意味着要资本更多地自由流动和人民币的可兑换。但是,个人换汇新规并没有改变这一根本的进程。
事实上,对所谓“不可能三角”也不能做刻舟求剑的理解,仿佛三者都是百分之百、非此即彼的取舍,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,它们应该是一个动态平衡、循序渐进的组合。
相反,在美元持续升值、人民币汇率遭遇考验的当下,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显得尤其重要。因为从长期来看,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因素。越是国际化,意味着在国际贸易中接受度越高,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比例越大,也就越有利于人民币的汇率稳定。这就是为什么信心如此重要。
强调增强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心,更重要的来自国内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“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,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”。央行也表示,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,保持金融稳定,扎实推进关键性改革任务,重点做好“三去一降一补”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服务。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;而稳健的货币政策,给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创造了条件。这场事关信心的博弈,将有助于市场产生积极的预期,从而也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企稳。
来源: 每日经济新闻
相关信息
- (2017/1/3)北京土拍沦为巨头盛宴 中小房企抱怨连汤都喝不上
- (2017/1/3)地方债整改大限将至:地方财政人员工作胆战心惊
- (2017/1/3)黄奇帆:营改增减税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 而非房地产
- (2017/1/3)棚改加快但资金压力凸显 或拉动近13万亿元投资
- (2017/1/3)国资委:坚决抵制私有化等错误思想言论
- (2017/1/3)摩根大通:穆迪下调中国评级的降级影响非常有限
- (2017/1/3)棚改的经济意义:拉动20%商品房销售、创造万亿投资
- (2017/1/3)周延礼:5-10年内中国养老金缺口或达8-10万亿
- (2017/1/3)穆迪罕见下调中国评级 标普是否紧跟引发市场疑问
- (2017/1/3)外媒评中国调控楼市:一线城市冷却 三四线上涨
- (2017/1/3)中国经济已无通胀压力?统计局:消费价格总体平稳
- (2017/1/3)专家:一线、热点二线城市可能跟进摇号买房政策
- (2017/1/3)楼市寒冬 为何地方"卖地"收入反而大涨?
- (2017/1/3)郑永年撰文:房地产存巨大泡沫 已绑架了中国经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