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蓝洁瑛葬礼300人泪别!粉丝举横幅:大佬
- 美国关税大棒将伤及自身
- 企业税费竟是利润4倍 实业家呼吁降低增值
- 日本官员:中国土地是卖方垄断 很难泡沫破
- 宗庆后:中国税负确实太高 财政部门没算好
- 人民日报:曹德旺“跑路”背后的真问题
- 外媒:中国楼市“泡沫”或是误诊 土地供应
- 房价不受控制?加拿大人只用了一招,房价真
- 中国实体经济究竟是被谁打垮的?
- 不是父母不管,大城市从来没给留守儿童留过
- 学者:中国不缺地 地价怎么就十几年涨十几
- 吴敬琏:改革要打破党国大公司
- 吴晓波:房价背后的操盘手
- 温州国土局:住宅用地不可能免费续期 会国
- 国内首例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续期:交房价3
- 中国楼市的一个最大秘密:大涨机会已到来?
- 二孩政策下的计生红旗县:要他们生都不愿意
- 越南人为何没有那么痛恨”贪腐高官
“奇葩处罚”把企业文化给“罚”没了
“奇葩处罚”非但可能触犯法律,还会自曝所谓企业文化之“短”。
据《工人日报》报道,年终了,朋友圈不少人纷纷“晒”出单位的年终奖福利,深圳某科技公司员工却“晒”出一张公司开的罚款单:因工作失误罚款11366元,分6个月扣完。还表示,“辛苦干了一年活儿,不但没有年终奖,反而被罚了1万多元。”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。
什么叫糟心?这大概就是——辛苦一年,别人能拿年终奖来告慰自己,自己却是被罚款,还是被以各种奇葩的理由罚款,比如以两人说话被第三人听见的理由罚款,以下班后手机关机为由罚款等。
平心而论,企业也有自主管理权,在自主权限内加强对员工的管理,本无可厚非。但这不意味着,企业想怎么管就怎么管。有两点前提至少得恪守:一是不能违背法律法规;二是应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尊严。
遗憾的是,总有些企业“任性”过了头。比如,有的单位要求,“微信朋友圈不准转发与公司工作无关的内容,发现一次罚款100元;如果将公司领导屏蔽,发现了还可能会被开除。”还有些企业让未完成业绩的员工吃虫子,当街跪爬,或是胸前举“混吃混喝奖”的“警示牌”等。很多网友就感慨,这些“奇葩处罚”已不断刷新认知。
根据劳动合同法等法规的规定,企业仅有权依据合法且经公示的规章制度进行奖惩。很多“奇葩处罚”已明显违反法规。鉴于此,劳动监察部门也该循迹启动调查,对侵犯员工劳动权益的做法依规处理、及时纠偏。也只有将那些突出个案作为典型处理,才能惩前毖后。
对企业而言,也要意识到,员工也是人力资源,对待员工的态度还关涉自身企业文化的彰显。“奇葩处罚”非但可能触犯法律,还可能把企业文化给“罚”没了。这就跟“高管抱摔演员”的奇葩年会一样,到头来,也只能显示出所谓其企业文化的不堪,或者说,只能彰显涉事企业的没文化。新京报 杨玉龙
相关信息
- (2018-2-11)90后人口断崖式下跌,离“房价如葱”还剩七年
- (2018-2-11)过半家庭不愿生二孩 症结何在
- (2018-2-11)中国楼市涨幅何以称霸全球?榜单前50占了近一半
- (2018-2-11)用平常心看“外国人抢中国马桶盖”
- (2018-2-11)病愈复学被拒:爱的奉献拒绝表面功夫
- (2018-2-11)有多少民生新闻经不起翻旧账?
- (2018-2-11)不能每次都拿合同工当替罪羊
- (2018-2-11)治理“挟尸要价”需要法与德双管齐下
- (2018-2-11)莫让“扶不起”伤了好人心
- (2018-2-11)姜超:棚改货币化安置,地产销售的幕后功臣!
- (2018-2-11)为什么美国人租房过得像大爷,中国人买房活得像孙子
- (2018-2-11)江口沉银重见天日 张献忠巨额金银珠宝从何而来?
- (2018-2-11)限购失灵,北京房价为何依然疯涨